曲阳石雕艺术品及其历史价值

日期:2017-06-09

     现北岳庙内保存古雕刻113件,有人物、动物、佛像、经幢及其它器物等。这些艺术瑰宝,历经劫难尚且幸存,为今天我们考证历史、尤其是考证曲阳悠久辉煌的雕刻文化史提供了有力地佐证。这些雕刻品千姿百态、造型优美、刀工细腻、线条清晰流畅,充分展示了曲阳石雕艺术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风格及特点,是非常优秀的文化遗产,是曲阳县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。

    据《曲阳县志》载:“黄山自古出白石,故环山诸村多石工。”曲阳城南的黄山,盛产汉白玉大理石,洁白晶莹、纯净细腻、润滑坚韧、经久耐磨,色泽不败,是作石雕的优质材料。这种特有的石料资源是曲阳石雕早期发祥的根本条件。从北岳庙现存石雕刻作品中,不难看出曲阳雕刻的历史源远于汉代。据庙内碑文记载,早在西汉时张良之师黄石公曾在黄山修行,召集当地石匠艺人修建庙宇,雕刻佛像、石狮兽类等,山上至今有“黄石公庵”。

    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称帝前,曾被王莽追逼到曲阳城南王台北村的山坡上,藏在丛林乱草中。追兵放火烧山,搜捕刘秀,跟随他的一只狗为了搭救主人,跳进附近的水坑里,把浑身弄湿,然后,在刘秀周围翻滚扑火,这样连续数次,保住了刘秀的生命,而这条狗却被烧死在山坡上。刘秀称帝后,为了纪念这条忠勇的义狗,下令在这个山坡上建造了一座高塔,当地人称为“狗塔”这里的山坡也就叫“狗塔坡”了。至今塔的内壁上残存有各钟人物、鸟兽之类的雕塑。

    到了北魏,曲阳雕刻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。当时雕刻的石虎、石狮、人物和石佛像等作品的特点是古拙浑朴、体形清瘦、偏重形似而神韵恍惚。魏晋时期,石狮、石羊等作品的风格向端庄、丰腴发展,但多呆板。大唐盛世,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空前繁荣,佛教盛行,各地大兴土木,修建寺庙,曲阳石雕从此有得以长足发展,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,广为流传。无论从艺术风格、审美情趣、表现手法等方面,都充分体现了浪漫宏阔的“盛唐气派”。雕刻流行圆刀法,人物、佛像造型丰满,神态端庄,结构匀称,飞禽走兽、花草静物等轮廓清晰,线条流畅,层次分明,玲珑剔透。北京故宫博物馆院收藏了曲阳出土的大量北魏至唐的石雕造像。

    元代曲阳石雕艺术有了新的发展,作品造型优美、做工精细、奇巧生动、品种丰富,风格、流派各异,石雕艺人层出不穷——杨琼、王道、王浩是当时杰出的雕刻艺人。杨琼,元朝时曲阳黄山脚下西羊平村人,其父、叔、兄均以石雕为业,惟杨琼技艺高超,“每自出新意,天巧层出,人莫能及。”元世祖忽必烈建都,诏各地石匠进京献艺。杨琼取汉白玉两块,雕刻成一狮一鼎,忽必烈见之大喜,赞曰:“此绝艺也。”

    庙内主要建筑德宁之殿,四周有汉白玉石栏板,栏板每隔一段就有一个方形石柱,其上雕有99只石狮子,各具神韵。另外,棂窗砖刻等元代作品,也都精巧生动、形态各异、无一雷同。

    明、清时期的石狮雕刻雄伟壮观,结构合理,人物线条清晰,形象逼真。清朝末年,曲阳石雕艺人雕刻的《仙鹤》、《天女散花》、《干枝梅》等作品,在20世纪初巴拿马国际艺术博览会上博得赞赏,荣获石雕艺术银奖,自此便有“天下咸称曲阳石雕”之说。

    建国以后,古老的曲阳石雕艺术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,石雕艺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,坚持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,运用浮雕、圆雕、镂雕等技法将现代解剖学、透视学、美学融于石雕之中,使作品既保持了古代石雕艺术的传统风格,又增添了现代雕塑艺术的气息,更加生动形象,作品结构合理。仿古作品栩栩如生,古朴典雅;现代作品清新自然,意境幽深。

    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,曲阳县委、县政府组织的第一届雕刻艺术节参展、参赛的作品现也收藏在北岳庙里的曲阳县博物馆里。

    纵观这些石雕作品,可以具体地了解曲阳石雕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精神风貌,对认识和研究曲阳的人文、自然、社会沿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从中也能窥见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史的一斑。



信息来源:雕刻办  ‖  发稿作者:管理员